非萎缩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约60%-70%患者出现,机制与胆汁反流刺激胃黏膜有关,不同年龄性别表现差异不显著)、腹胀(约50%-60%患者存在,因胆汁反流致胃排空延迟,年龄大、进食快等可加重)、烧心(约40%-50%患者出现,平卧等时易加重,老年需与心血管病鉴别,女性妊娠等易出现)、恶心呕吐(约30%-40%患者出现,与胆汁反流致胃逆蠕动有关,儿童需关注营养水电解质,老年防误吸)、消化不良(约40%-50%患者存在,与胃黏膜炎症等有关,精神紧张等可加重,糖尿病等患者表现复杂)、口腔异味(约20%-30%患者出现,因胆汁反流至口腔刺激,年龄大、口腔卫生差等可加重)。
腹胀:患者常自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腹胀症状可加重。有数据显示,约50%-60%的非萎缩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腹胀症状,这与胆汁反流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导致胃排空延迟有关。年龄较大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有所减退,腹胀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中进食过快、过多产气食物摄入等也可能加重腹胀。
烧心: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感,是由于胆汁反流刺激食管下括约肌,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烧心症状,尤其在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加重。不同年龄患者烧心感受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需注意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等进行鉴别;女性在妊娠、肥胖等情况下可能因腹压增加等因素使烧心症状更易出现。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呈黄绿色。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其发生与胆汁反流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逆蠕动有关。儿童患者若患非萎缩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恶心、呕吐可能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需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呕吐时需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
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早饱等,患者进食量较平时减少,进食后很快有饱腹感。约40%-50%的非萎缩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消化不良表现,这与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影响胃的消化功能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患者可能因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使消化不良表现更复杂。
口腔异味:由于胆汁反流至口腔,患者可出现口腔异味,多为口苦等。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口腔异味症状,这与胆汁反流至口腔后,其中的胆盐等成分刺激口腔有关。年龄较大者口腔自洁能力相对较弱,口腔异味可能更明显;女性若有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加重口腔异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