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酒精刺激、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各因素影响情况不同。
不良饮食习惯
1.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过烫食物等,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可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例如,经常食用麻辣烫、火锅等过烫且辛辣的食物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刺激,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几率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对刺激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人可能因饮食偏好更容易长期接触这类刺激性食物,而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刺激影响。
2.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会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修复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群,常不能按时进餐,长期如此容易出现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儿童若饮食不规律,会影响其胃肠发育和正常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是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药物因素之一。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减少会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对这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儿童一般较少使用这类药物,但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需特别谨慎,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和医生指导。
酒精刺激
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损害。酒精可溶解胃黏膜上皮细胞膜的脂质层,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进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饮酒频率和量的不同,受酒精刺激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更高一些,而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群饮酒导致发病的情况较为常见,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饮酒对胃肠的损害更为严重,应绝对避免饮酒。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容易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性别在面对精神心理因素时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而不同年龄人群中,成年人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胃肠健康,儿童若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等也可能对胃肠功能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