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一般治疗需去除病因、让患者适当休息;饮食调整急性期先短期禁食再逐渐过渡;药物治疗有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感染性和应激性急性胃炎分别针对情况处理,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时要考虑各自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一、一般治疗
1.去除病因:积极寻找病因,如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因感染引起,需明确病原体并针对性处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急性胃炎可能与饮食不洁、感染病毒等有关,要注意排查相关感染源;老年人则需考虑药物、应激等多种因素。生活方式方面,应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2.休息:让患者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机体修复;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充足休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二、饮食调整
1.急性期饮食:急性发作时,可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温度适宜;老年人则需考虑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选择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
三、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物:常用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调整,儿童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老年人若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谨慎使用。
2.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儿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适用于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儿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需注意年龄禁忌,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老年人若有心脏疾病等情况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四、特殊情况处理
1.感染性急性胃炎: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儿童感染性急性胃炎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和药物耐受性;老年人使用抗生素需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应激性急性胃炎:对于因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除了上述治疗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加强监护。不同年龄的应激性急性胃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点进行个性化护理和治疗,儿童要注重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抚,老年人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