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评估包括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症状体征有右上腹疼痛放射、恶心呕吐、右上腹压痛及Murphy征阳性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升高,生化检查胆红素、肝酶可能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为首选,可显示胆囊壁增厚等,CT用于超声不明时,MRCP对怀疑胆管病变有价值。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有胆结石病史风险高,检查需考虑人群特点及利弊。
一、症状与体征评估
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体征方面,右上腹可有压痛,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胆囊炎表现可能与非特殊时期有所不同。有胆结石病史的患者发生胆囊炎的风险更高。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这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例如,研究发现急性胆囊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70%。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生理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若儿童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需更谨慎评估。
2.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尤其是合并胆管梗阻时;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可能轻度升高,反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生化检查结果的解读需更综合考虑其基础病情。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壁增厚(厚度≥3mm)、胆囊增大、胆囊内结石等情况。超声下还可观察胆囊周围是否有渗出等。不同体型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效果可能不同,肥胖患者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影响胆囊显示,但可通过改变体位等方法尽量明确诊断。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需注意合理控制检查时间和超声能量,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潜在风险。
2.CT检查: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CT检查。CT可更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渗出等情况,还能发现是否有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怀疑合并胆管病变的胆囊炎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情况,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胆管结石、胆管梗阻等。但MRCP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