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一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皮肤或黏膜破损处侵入,经潜伏期后在侵入部位发生硬下疳,好发于性活跃人群及有不安全性行为者;二期梅毒是一期未规范治疗的梅毒螺旋体播散全身引起,有皮肤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青少年、中青年及有一期未规范治疗史等人群易患;三期梅毒(晚期梅毒)多在感染后4-5年甚至更久发生,累及多系统,老年人群及长期未规范治疗者易患,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重病情。
一、一期梅毒
1.感染特征:主要是梅毒螺旋体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人体,经过2-4周的潜伏期后,在侵入部位发生硬下疳。硬下疳通常为单个、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触之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清洁,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2.好发部位:男性多发生在阴茎的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发生在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部位,也可见于肛门、直肠、口唇、舌、咽、乳房、手指等处。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性活跃期人群相对更易感染。生活方式上,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风险显著增加。
二、二期梅毒
1.感染表现: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由局部经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引起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如梅毒疹,其形态多样,包括斑疹、丘疹、脓疱、扁平湿疣等;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梅毒疹具有对称性、广泛而无明显自觉症状、含大量梅毒螺旋体等特点。
2.人群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二期梅毒表现,但青少年和中青年由于性活动相对频繁,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行为会增加感染概率。病史方面,有一期梅毒未规范治疗病史的人群更易进展至二期梅毒。
三、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1.病理损害:一般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5年甚至更久发生。可累及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皮肤黏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为皮下结节,直径约0.3-1cm,呈簇集状分布,质地硬,可破溃形成溃疡;树胶肿为大的浸润性结节,中心逐渐软化破溃,形成穿凿性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心血管系统可发生梅毒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系统可出现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三期梅毒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为隐匿或严重。有长期未规范治疗梅毒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更易发展至三期梅毒,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加重三期梅毒的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