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尖锐湿疣由HPV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症状为肛周丘疹等,体征有典型疣体,靠病史及病理活检诊断,治需去疣体及抗病毒等;痔疮与生活方式等有关,分内外混合痔,表现为便血等,靠肛门检查诊断,先保守治疗,孕妇和儿童患相应疾病有不同治疗注意事项。
痔疮:与多种因素相关,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等生活方式因素易诱发,妊娠女性由于盆腔压力增加也较易患痔疮,年龄增长会使肛门周围血管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也是痔疮发病的相关因素,性别上无严格特异性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症状表现方面
肛门尖锐湿疣:初起常为细小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外观,质地柔软,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人可能有瘙痒、异物感、灼痛等,病变可发生在肛门周围皮肤及黏膜交界处等部位。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炎症时则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表现。
体征方面
肛门尖锐湿疣:在肛门及肛周可见典型的疣体外观,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醋酸白试验等辅助检查可帮助识别,疣体边界清楚,形状多样。
痔疮:内痔一般在肛门镜下可见齿状线以上黏膜隆起的静脉团,外痔可见肛门周围有隆起的肿物,质地相对柔软(血栓性外痔时质地较硬且有触痛),混合痔则可见齿状线上下同时有肿物。
诊断方法方面
肛门尖锐湿疣: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性接触史等,然后进行局部检查,观察病变形态,必要时可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的空泡细胞等改变以明确诊断。
痔疮:主要依靠肛门直肠检查,包括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等,根据典型的症状表现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一般通过视诊能发现外痔,肛门镜可清晰观察内痔情况。
治疗原则方面
肛门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疣体,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等)、手术切除等,同时可配合抗病毒等治疗,但易复发,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治疗。
痔疮: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畅等)、局部使用药物(如痔疮膏、栓剂等)、坐浴等,只有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痔疮手术方式有所不同。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患痔疮时,由于处于特殊生理阶段,治疗需更谨慎,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儿童患肛门尖锐湿疣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间接接触等有关,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以减少对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而儿童患痔疮相对也较少,多与不良排便习惯等有关,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