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病理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询问饮酒史及高危饮酒情况;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或有乏力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及血清学标志物变化;影像学有B超、CT、MRI等;肝活检是金标准且有适应证及特殊人群考量。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饮酒量、饮酒持续时间等。一般来说,男性每日饮酒折合酒精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需要高度怀疑酒精性肝病的可能。例如,每天饮用50度左右的白酒100ml,连续5年,就属于有高危饮酒史的情况。
二、临床表现观察
1.无症状或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
2.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腹水、下肢水肿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可能会升高,一般AST升高更为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例如,有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中AST/ALT比值>2的情况较为常见。
血清胆红素: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较重或存在胆汁淤积。
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升高较为敏感,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往往明显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碱性磷酸酶(ALP):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血清学标志物:血清糖缺转铁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等指标也可能对酒精肝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不是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肝包膜不光滑,肝静脉变细等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密度改变,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尤其是肝CT值低于脾脏CT值,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优势,能更准确地评估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等情况。
五、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金标准。病理上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还可根据肝组织中酒精性透明小体等特征性改变来明确诊断,并能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当临床诊断不明确,或者需要与其他肝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可能会考虑进行肝活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肝活检的创伤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侵入性检查手段,但如果病情需要,也会在充分权衡利弊后进行。对于老年患者,同样要评估其基础健康状况和耐受肝活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