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分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症状因个体等有差异;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情况症状不同,且乙肝可能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出现相应症状。
急性黄疸型:病程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等,此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黄疸期时,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等表现,肝大,有压痛及叩痛,此期持续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此型较黄疸型多见,临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被确诊,病程较短,一般2-3个月。
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甲肝后的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感染甲肝时,症状相对较轻,而成人感染甲肝后症状相对较重。一般来说,甲肝患者在感染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自身的免疫状态、病毒感染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乙肝的症状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症状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急性乙肝:
急性黄疸型乙肝:黄疸前期与甲肝相似,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此期持续1-21天;黄疸期出现黄疸,尿黄、巩膜及皮肤黄染等,肝大、有压痛及叩痛等,黄疸持续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病程2-4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乙肝:症状较轻,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病程相对较短。
慢性乙肝:
轻度慢性乙肝: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等,也可有轻度肝大,轻度脾大。
中度慢性乙肝:症状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等症状,肝大,质地中等以上,可伴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脾大等。
重度慢性乙肝: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不同性别感染乙肝后症状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感染乙肝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对于有慢性乙肝病史的人群,其症状可能会因病情的波动而有所不同,而且长期乙肝感染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表现,肝癌患者可能有肝区疼痛加剧、消瘦、黄疸加深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