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饮食调整(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生活方式改善(适度运动、避免长期久坐);药物治疗有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和抗感染药物(合并急性发作且有细菌感染迹象时用,依情况选药);手术治疗有指征(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伴胆囊结石等情况),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数)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不适合腹腔镜者),术前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一、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需注意规律饮食,尤其是要保证早餐的摄入,以促进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淤积。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引发疼痛。例如,过多摄入高脂食物后,可能会导致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症状。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间接对胆囊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生活方式改善: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代谢,促进胆汁排泄,维持胆囊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增加胆囊炎发作风险。
二、药物治疗
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防止胆固醇结石形成,对改善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汁淤积状况有一定作用。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不同,用药情况会有差异。
抗感染药物:当慢性胆囊炎合并急性发作,出现细菌感染迹象时,如白细胞升高、发热等,可能会使用抗感染药物。一般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胆囊炎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者伴有胆囊结石,结石较大(直径通常大于3cm)、合并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胆囊壁明显增厚(大于3mm)等情况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容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此时手术切除胆囊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适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可能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前,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年龄、心肺功能等,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手术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腹腔引流等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