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有多种症状,肠道症状包括腹泻(程度轻重不一,有不同大便性状表现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腹痛(下腹隐痛,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及病情而异)、黏液便或脓血便(直肠黏膜损伤分泌黏液、出血致大便带黏液脓血等);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低热,少数高热)、乏力(感觉疲倦没力气,儿童表现为活动减少等);其他症状包含里急后重(强烈排便紧迫感但排便量少、便后仍未尽感,慢性患者常见影响生活质量)、肛门不适(坠胀感、疼痛等,炎症累及周围组织所致,基础肛肠疾病患者合并时可能加重)。
腹泻:是直肠炎常见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病情较轻者可能只是大便次数稍增多,每日3-5次左右,大便性状可能为不成形便;病情较重时,每日腹泻次数可达10次以上,大便可为稀水样便,甚至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直肠炎出现腹泻时,需密切关注水分丢失情况,防止脱水。
腹痛:多为下腹隐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为阵发性疼痛,可能与肠道痉挛有关;也有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隐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
黏液便或脓血便:直肠黏膜受到炎症损伤后,会分泌较多黏液,同时可能出现黏膜出血,导致大便中带有黏液、脓血。黏液便表现为大便中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黏液状物;脓血便则是大便中既有脓液又有血液,颜色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等。在儿童直肠炎中,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仔细观察大便性状变化。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直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的原因是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性介质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对于老年直肠炎患者,机体反应能力相对较弱,发热可能不典型,需加强监测。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消耗机体能量,以及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儿童直肠炎出现乏力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不振等。
其他症状
里急后重:患者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每次排便量很少,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导致频繁的便意,但直肠内并没有太多粪便可排。里急后重症状在慢性直肠炎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工作或学习需要频繁如厕的人群。
肛门不适:可表现为肛门坠胀感、疼痛等。肛门坠胀感是患者自觉肛门部位有沉重、胀满的感觉;疼痛可为刺痛、灼痛等不同性质。直肠炎导致肛门不适的原因是炎症累及肛门周围组织。对于患有基础肛肠疾病的患者,如痔疮患者合并直肠炎,肛门不适症状可能会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