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试验,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生理特点,实验室检查有血、尿淀粉酶等测定及粪便、血糖等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MRCP等;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有直接和间接刺激试验;胰腺内分泌功能试验有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
粪便检查:慢性胰腺炎患者粪便中可能出现脂肪球、肌纤维等,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不完全,通过粪便检查可了解胰腺外分泌消化功能状况。
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异常。因为胰腺的胰岛细胞受损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影响血糖代谢。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大小、形态、有无钙化及胰管情况等。慢性胰腺炎时可能出现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胰管扩张或狭窄、胰腺钙化等表现,但超声对胰腺深部病变显示可能受限。
CT检查:是诊断慢性胰腺炎较重要的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管扩张或狭窄、胰腺钙化、假性囊肿等情况。通过增强CT还可评估胰腺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胰腺病变程度。例如,能发现胰腺实质萎缩、胰管结石等典型慢性胰腺炎表现。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系统显示清晰,能更准确地观察胰管有无扩张、狭窄、结石等情况,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胰管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尤其适合对超声和CT检查结果进一步细化分析。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直接刺激试验:注入胰泌素后,收集十二指肠分泌液,测定碳酸氢盐含量和胰酶分泌量。慢性胰腺炎患者碳酸氢盐和胰酶分泌量会减少,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
间接刺激试验
Lundh试验:让患者口服标准试餐,测定空腹和餐后十二指肠液中胰蛋白酶浓度等,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等分泌减少。
胰功肽试验(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BT-PABA试验):患者口服BT-PABA,经胰分泌的糜蛋白酶作用后分解为PABA,由尿排出,根据尿中PABA排出率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患者尿中PABA排出率降低,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导致糜蛋白酶分泌减少,影响BT-PABA的分解。
胰腺内分泌功能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通过检测空腹及刺激后胰岛素水平,评估胰腺胰岛β细胞功能。慢性胰腺炎胰岛β细胞受损时,胰岛素释放可能异常。
C肽释放试验:C肽与胰岛素等摩尔释放,能更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判断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岛功能有一定价值。
对于儿童慢性胰腺炎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对于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有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血糖等检查时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