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需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感染药,止泻可选蒙脱石散、药用炭,解痉用山莨菪碱等,微生态调节剂调节菌群;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妇用药各有注意事项;非药物干预中急性期暂禁食后给清淡易消化食物,要补充水分,喝淡盐水、口服补液盐等。
一、急性胃肠炎的药物治疗
(一)抗感染药物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诺氟沙星等(但18岁以下禁用)。
(二)止泻药物
1.蒙脱石散: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泻。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安全性较好。
2.药用炭:能吸附肠道内气体、细菌和毒素,减轻腹泻症状,儿童和成人都可使用。
(三)解痉止痛药物
当出现明显腹痛时,可使用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胃肠道痉挛,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有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禁用。
(四)微生态调节剂
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等,可调节肠道菌群,适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各年龄人群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剂型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急性胃肠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比如止泻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精确计算。抗感染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确禁忌或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微生态调节剂可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且要注意储存条件等。同时,儿童腹泻易导致脱水,要密切关注脱水情况,必要时及时补液。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胃肠炎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考虑肾功能等情况调整用药。止泻药物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引起的便秘等不良反应,解痉止痛药物要注意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老年人使用解痉药物需谨慎。
(三)孕妇
孕妇患急性胃肠炎时,用药需非常谨慎。大多数药物都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止泻等药物的使用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后果。
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一)饮食调整
1.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一般4-6小时),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的适当摄入,根据年龄调整饮食内容和量。老年人也需注意饮食的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孕妇则要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选择对自身和胎儿安全的食物。
2.补充水分
急性胃肠炎容易导致脱水,要多补充水分,可以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等,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防止加重心脏等负担。孕妇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水中毒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