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结肠炎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有突发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腹痛较轻、腹泻有特点且可能伴乏力消瘦等全身及消化不良症状,不同人群患病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腹痛:多为突发的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上腹或脐周,疼痛性质可为绞痛、胀痛等。例如,一些患者会感觉腹部有阵发性的剧烈绞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导致其痉挛收缩引起的。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横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
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稀水样便、黏液便,严重时可出现脓血便。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分泌功能亢进,水分吸收障碍以及肠道蠕动加快所致。例如,有的患者大便中可见大量黏液,甚至带有血丝或脓液。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8.5℃。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一般来说,约30%-50%的急性横结肠炎患者会有发热表现。
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腹痛、腹泻较为严重时。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呕吐。
慢性横结肠炎
腹痛:腹痛症状相对较轻,多为隐痛、胀痛,疼痛程度不如急性发作时剧烈,疼痛部位也不太固定,可在腹部多个部位出现隐痛不适。一般是由于肠道慢性炎症处于持续刺激状态,肠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等病理状态,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引起的。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3-5次左右,大便性状可为稀便、糊状便等,有的患者也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道慢性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当炎症活动时腹泻明显,而炎症缓解期可能出现便秘。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长期肠道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消耗增加。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由于肠道功能紊乱,食物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这些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横结肠炎时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在腹泻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肠道炎症有一定影响,导致症状稍有波动;长期吸烟、饮酒或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患横结肠炎时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有肠道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肠道感染等情况,患横结肠炎时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症状也可能更复杂。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密切观察其腹泻程度,防止脱水;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对炎症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更要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