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的发病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年龄因素、疾病影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有肠道基础疾病人群(肠道感染未彻底治愈、患有直肠息肉等疾病)相关,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受病原体侵袭,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直肠黏膜微环境等,有肠道基础疾病者易因原有病情导致直肠炎迁延不愈。
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这两类人群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慢性直肠炎。例如儿童可能因接触外界病菌后,自身免疫清除能力相对不足;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免疫监视、防御等功能下降,使得直肠部位易被病菌感染并发展为慢性炎症。
疾病影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的人群,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或紊乱状态,会攻击自身组织,包括直肠黏膜,从而增加慢性直肠炎的发病风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其免疫功能被抑制,直肠黏膜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慢性炎症。
二、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
饮食方面:长期偏好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这类食物会反复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发炎症且难以恢复,进而增加慢性直肠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会破坏直肠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病菌等容易侵入并诱发炎症。
吸烟饮酒人群: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肠道血液循环和黏膜的正常代谢,饮酒会直接刺激直肠黏膜,长期吸烟饮酒会破坏直肠黏膜的微环境,降低直肠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慢性直肠炎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长期吸烟饮酒者患慢性直肠炎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
缺乏运动人群: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肠道内废物排泄不畅,容易导致直肠部位的粪便等有害物质长时间刺激黏膜,增加慢性直肠炎的发病可能性。比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由于缺乏运动,肠道蠕动缓慢,直肠局部血液循环不佳,易引发炎症。
三、有肠道基础疾病人群
肠道感染未彻底治愈者:曾经患过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彻底,病原体可能潜伏在直肠部位,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容易再次引发炎症并转为慢性直肠炎。例如细菌性痢疾患者,若抗菌治疗疗程不足,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就可能导致直肠黏膜反复受炎症刺激,发展为慢性炎症。
患有直肠息肉、痔疮等疾病人群:直肠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会刺激直肠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长期存在易引发慢性直肠炎;痔疮患者由于直肠部位静脉丛曲张,血液循环不畅,直肠黏膜容易处于充血、水肿状态,也容易并发慢性直肠炎。此外,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性疾病的患者,本身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基础,直肠是常受累部位,病情容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直肠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