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两型,HSV-1致口周等部位疱疹,HSV-2致生殖器疱疹,主要经直接或性接触传播,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等确诊,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孕妇、儿童、免疫抑制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人乳头瘤病毒分低危和高危型,低危型引发寻常疣等,高危型可致恶性病变,主要经性接触等传播,常用核酸检测等诊断,低危型尖锐湿疣可物理或手术治疗,高危型需随访监测,孕妇、儿童、免疫抑制人群亦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原体与分类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型,HSV-1多引发口周等部位的原发性或复发性疱疹,HSV-2主要导致生殖器疱疹;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DNA病毒,有超200种亚型,依据致病性分为低危型(如HPV6、11等,可致良性病变)和高危型(如HPV16、18等,与恶性肿瘤相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单纯疱疹:HSV-1感染常表现为口周、鼻腔等部位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破溃后结痂,可伴疼痛、瘙痒,有自限性但易复发;HSV-2感染多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疱疹,症状类似但好发于生殖器区域。
HPV:低危型HPV可引发寻常疣(如手部、足部的疣状增生)、尖锐湿疣(生殖器或肛周的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高危型HPV初期多无明显症状,持续感染可能逐渐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乃至宫颈癌等恶性病变。
三、传播途径区别
单纯疱疹: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或密切接触病变部位等;HSV-2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HPV:性传播是主要途径,此外可通过密切接触(如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母婴传播(分娩时经产道感染)等方式传播。
四、诊断方法
单纯疱疹: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如PCR技术)或细胞学检查(查找多核巨细胞等)确诊。
HPV:常用HPV核酸检测(如杂交捕获法、PCR法)检测病毒亚型,或通过病理组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以判断是否有病变。
五、治疗原则
单纯疱疹: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局部可使用抗病毒药膏;需注意休息,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减少复发。
HPV:低危型引起的尖锐湿疣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高危型HPV感染需根据病变程度进行随访监测或针对性治疗,如宫颈高级别病变可能需行宫颈锥切术等,同时需重视定期宫颈癌筛查。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感染HSV可能在分娩时传染给新生儿,需在孕期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感染高危型HPV的孕妇需密切随访,警惕胎儿及自身健康风险。
儿童:儿童感染单纯疱疹需避免搔抓病变部位以防继发感染,接触时注意个人卫生;儿童感染HPV相对少见,若发生需考虑是否有密切接触等传播途径,并及时就医评估。
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HSV或HPV后病情可能更严重且易复发、进展,需加强监测并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