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多突然发作,诱因常为饱食、进食油腻食物等,症状为右上腹剧烈绞痛等,体征有右上腹明显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超声可见胆囊增大等;慢性胆囊炎起病隐匿,症状较轻,体征右上腹轻度压痛等,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超声可见胆囊壁增厚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的胆囊炎诊断处理各有特点。
一、发病情况
急性胆囊炎:多为突然发作,常因饱食、进食油腻食物等诱因引发,年龄、性别上无绝对特异性,但肥胖、女性(尤其是经产妇)相对更易罹患,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饮食等可增加发病风险,既往无胆囊相关基础疾病者也可突发。
慢性胆囊炎: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发作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与长期胆囊结石刺激、胆汁淤积等因素相关,有胆囊结石病史者更易发展为慢性胆囊炎。
二、症状表现
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剧烈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疼痛较为剧烈且突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严重时可出现寒战。
慢性胆囊炎: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钝痛,可伴有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疼痛程度一般不如急性胆囊炎剧烈,发作相对不频繁,有时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三、体征表现
急性胆囊炎:右上腹可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慢性胆囊炎: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可呈弱阳性或阴性,较少触及肿大胆囊。
四、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胆囊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可有轻度升高。
慢性胆囊炎: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若合并胆囊结石,胆红素、转氨酶等可能有轻度改变。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急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可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腔内可见点状或絮状回声(提示炎性渗出)。
慢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萎缩或大小正常,可伴有胆囊结石。
CT检查
急性胆囊炎:可显示胆囊壁增厚、周围组织水肿等改变。
慢性胆囊炎:可观察到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患者,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若出现右上腹疼痛等表现,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需谨慎评估检查风险;对于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且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诊断和处理时需全面考虑。对于妊娠期女性,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和处理需格外谨慎,要权衡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风险和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