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传染源为患者,通过飞沫传播,婴幼儿易感。病程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有肺炎等并发症。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需通过疫苗接种、隔离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预防。
一、定义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病初2-3周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飞沫可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的儿童更易发病,新生儿也可能患病,但较为少见。
三、临床表现
病程分期
卡他期(前驱期):一般持续1-2周。患者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逐渐加重且呈阵发性,流涕、打喷嚏、低热等症状逐渐减轻,但咳嗽会日益加重;此阶段具有传染性,容易被忽视。婴儿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卡她症状如拒食、嗜睡、呼吸暂停等。
痉咳期:一般持续$2--4$周或更长。出现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较长time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咳嗽常因进食刺激性食物、受凉、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此期患儿可能会出现面红耳赤、舌向外伸、眼睑浮肿等表现,婴幼儿可能发生窒息、惊厥等严重情况。
恢复期:一般持续$-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逐渐减轻、消失,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若有并发症,病程可迁延。
四、并发症
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百日咳患儿死亡主要原因。可为原发感染中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多为混合感染。
肺不张:由于痉咳及分泌物阻塞支气管导致。
百日咳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痉咳期。主要是由于剧烈咳嗽引起颅内高压、脑缺氧等,表现为惊厥、昏迷等,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
疝气、脱肛:由于剧烈咳嗽导致腹压增高引起,如腹股沟疝、脐疝、直肠脱垂等。
五、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可达$(20--50)×10^9/L$或更高,淋巴细胞占比常达$60\%--90\%$以上。
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发病早期阳性率较高。
核酸检测: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若有肺炎等并发症时可见相应肺部炎症表现。
六、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实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计划免疫,基础免疫需接种3剂,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1剂,1.5-2岁、6-7岁各加强接种1剂。
隔离传染源:对百日咳患者应及时隔离,从发病起隔离40天,或痉咳出现后隔离30天。接触者要观察21天,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隔离治疗。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百日咳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