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管梗阻(包括结石嵌顿及非结石性梗阻如蛔虫等)、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入侵及感染发展)及其他因素(创伤、化学性刺激、动脉粥样硬化等)引发,胆囊管梗阻多因结石嵌顿等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在梗阻后胆囊内滋生致炎症发展,其他因素也可通过不同方式导致胆囊炎症。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嵌顿
约90%-95%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引起,其中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可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汁成分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结石的存在使胆囊黏膜持续受到刺激,引发局部的炎症性改变,随着时间推移,炎症逐渐加重,可从单纯性炎症发展为化脓性甚至坏疽性胆囊炎。对于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女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石形成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胆囊管梗阻导致急性胆囊炎。
2.非结石性梗阻
如寄生虫(如蛔虫)、黏稠的胆汁团、胆囊管扭转等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但相对较少见。蛔虫进入胆囊管可堵塞管腔,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引发炎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蛔虫感染是导致非结石性梗阻的一个可能因素,儿童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感染蛔虫的风险较高,若蛔虫进入胆道系统,就可能引起胆囊管梗阻进而导致急性胆囊炎。
二、细菌感染
1.病原菌入侵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环境改变,有利于细菌滋生。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厌氧菌等。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血行感染或淋巴途径感染胆囊。例如,血行感染时,细菌可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感染的发展
细菌在胆囊内繁殖,引起胆囊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胆囊全层,严重时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在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时,病情往往进展较快,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治疗。
三、其他因素
1.创伤
腹部创伤,如右上腹的直接撞击伤等,可能损伤胆囊,导致胆囊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腹部受到创伤的风险较高,若发生腹部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就有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
2.化学性刺激
如胰液反流进入胆囊,胰酶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急性化学性炎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可能病因。对于患有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胰液反流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化学性刺激导致的胆囊炎症。
3.动脉粥样硬化
胆囊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导致胆囊血供减少,胆囊壁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炎症。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胆囊炎的风险相对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