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维持体温稳定,提供适宜环境温度、用暖箱等维持体温并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巡视清除分泌物,对呼吸暂停者刺激或吸氧并监测;合理喂养,尽早以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按需增加量并观察;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眼部护理减少刺激定期眼底筛查;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注意皮肤皱褶处及臀部护理。
一、保暖
1.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散热快,易出现低体温。应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可使用暖箱、远红外辐射保暖台等维持体温,每日监测体温至少4次,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低体重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需将暖箱温度调至适中温度,适中温度是指能维持早产儿正常体温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与体重和日龄相关,如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约为32~30℃;体重1500~2000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约为30~28℃等。
二、呼吸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情况。要经常巡视早产儿,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对于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等刺激方法,必要时给予吸氧,但需注意吸氧浓度和时间,避免氧中毒,一般吸氧浓度维持在30%~40%为宜,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使其维持在90%~95%。
三、喂养护理
1.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能力弱,应尽早开始喂养,以母乳为最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如无母乳,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方式可采用母乳喂养、滴管喂养或鼻饲喂养等。喂养量应根据早产儿的日龄、体重等情况逐渐增加,一般出生后第1天可给予1~2ml/h的奶量,以后根据情况每日增加1~2ml/h,直至达到全量喂养,全量喂养时一般足月儿奶量为100~150ml/(kg·d),早产儿可适当增加至150~180ml/(kg·d)。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等情况,防止呛奶、窒息。
四、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接触早产儿前后要严格洗手,病房要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早产儿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早产儿的物品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五、眼部护理
1.预防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要尽量减少对早产儿的不必要刺激,如避免过度吸氧等。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进行首次眼底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处理。
六、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早产儿皮肤娇嫩,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尤其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清洗后可适当涂抹婴儿专用的润肤霜,防止皮肤干燥、皲裂。更换尿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保持臀部清洁,可适当使用护臀膏预防尿布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