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早饱)、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以及黑便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略有差异,如儿童慢性胃病影响食欲和生长发育,老年人症状可能更隐匿或与其他疾病混淆,黑便提示胃内可能有较严重出血需重视。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会感觉对食物的欲望降低,不想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不能正常消化排空,导致患者没有饥饿感。对于儿童来说,食欲不振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老年人食欲不振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长时间不缓解。这是由于胃的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从而引起餐后饱胀感。例如进食一碗米饭后,很快就觉得肚子很饱,而且这种饱胀感持续较长时间。
早饱:进食量比正常情况下明显减少就感觉已经吃饱了。比如平时能吃一碗饭,现在吃半碗就觉得饱了,不再有进食的欲望。这也是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胃的容纳和消化能力下降。
反酸、烧心
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患者能感觉到口腔中有酸味。这是因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儿童如果出现反酸可能与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则可能与食管和胃的生理功能退化有关。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进食后、平卧或弯腰时加重。这是由于反流的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的。烧心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不同,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工作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烧心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烧心可能会与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部分慢性胃病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是胃的蠕动紊乱以及胃黏膜受到刺激后引发的反射性反应。儿童慢性胃病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老年人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需要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
嗳气: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嗳气,即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发出声响。这是因为胃内气体积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不同年龄的患者嗳气的频率和程度可能不同,比如年轻人可能因为情绪因素等导致偶尔嗳气,而老年人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等因素有关,经常出现嗳气现象。
黑便:如果慢性胃病导致胃黏膜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会出现黑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一旦出现黑便,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可能提示胃内有较严重的出血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出现黑便后的处理方式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都需要谨慎,例如儿童出现黑便可能提示先天性胃肠道疾病等特殊情况,老年人可能提示有溃疡等较严重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