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分高危型和低危型,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多数人感染无症状可自愈,少数会引起病变,检测有核酸检测等,预防可通过接种疫苗、安全性行为、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及定期检查等。
基因结构与分型:HPV基因组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差异,已发现超过200种不同的HPV型别。依据其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如HPV16、18等,与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低危型HPV如HPV6、11等,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
HPV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过程中,HPV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小等情况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
母婴传播: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如果生殖道感染HPV,新生儿可能会通过产道接触而感染HPV,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密切接触传播:少数情况下,通过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浴巾等也可能发生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的概率较低。
HPV感染后的人体反应
无症状感染:大部分人感染HPV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系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将病毒清除。一般来说,约80%的女性一生中会短暂感染一次HPV,且能够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不会引起持久的感染和病变。
引起病变:对于少数免疫力较弱或者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人群,HPV会持续作用于人体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例如,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可能会逐渐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若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可能进展为宫颈癌;低危型HPV感染可能引起生殖器部位出现乳头状、菜花状的赘生物等良性病变。
HPV的检测与预防
检测方法: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通过采集宫颈细胞等标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HPV的核酸。另外,还有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情况。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目前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型,可预防约70%的宫颈癌;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型,可预防宫颈癌及生殖器疣;九价疫苗进一步扩大了覆盖的HPV型别,能预防更多类型的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等疾病。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建议符合接种年龄的人群及时接种。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传播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因为HPV可能会感染安全套无法覆盖的部位。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对HPV的清除能力。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HPV感染及相关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孕期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定期产检,关注HPV感染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和监测,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