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一般治疗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通过补液及监测指标来实现;要进行营养支持,禁食时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过渡到肠内营养;针对原发病因治疗,外科病因需手术,内科病因要治原发病;儿童患者治疗要谨慎,老年患者需考虑基础病影响并调整治疗方案。
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抽出,减轻胃的膨胀程度,改善胃壁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腹胀等不适症状。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补液: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电解质丢失情况等进行补液。一般需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例如,对于存在低钠血症的患者,需补充适量的钠盐来纠正血钠水平;对于低钾血症患者,需要补充钾离子。通过检测血生化指标来指导补液的种类和量,确保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得到纠正。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情况)、尿量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在患者禁食期间,需要通过肠外营养的方式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可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计算所需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量,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
肠道功能恢复后过渡到肠内营养:当患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如出现肠鸣音恢复、有排气排便等迹象时,可考虑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易消化的营养制剂,以促进肠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和营养的吸收。
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
外科病因处理:如果急性胃扩张是由外科疾病引起,如胃扭转、十二指肠梗阻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来解除病因。例如,对于胃扭转导致的急性胃扩张,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复位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对于十二指肠梗阻引起的,可能需要解除梗阻因素,如切除梗阻部位等。
内科病因处理:若是由内科疾病导致,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引起的胃麻痹导致的急性胃扩张,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纠正酮症酸中毒等,从而缓解胃扩张的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胃扩张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重视。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谨慎。在进行胃肠减压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胃管,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的消化道黏膜。补液时要精确计算补液量,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过多或过少补液都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如出现精神萎靡、心率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胃扩张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补液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的原发病因治疗也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等。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