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隐痛、腹胀等及梗阻症状如呕吐、吞咽困难等;治疗上,内镜下治疗常用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息肉)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较大无蒂或怀疑癌变息肉),少数情况需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及恢复有差异,生活方式等需配合治疗与康复。
一、胃息肉的症状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的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当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若息肉表面糜烂、溃疡,还可能导致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胃息肉相对少见,若出现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观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人群可能增加胃息肉发生风险,且症状可能更易出现或加重。有胃部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出现胃息肉时症状可能与基础病症状相互混淆,需仔细鉴别。
梗阻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幽门梗阻或贲门梗阻等情况,导致进食后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这在息肉生长位置特殊(如靠近幽门或贲门)时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患者发生梗阻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可能因梗阻出现营养不良等更严重后果。
二、胃息肉的治疗
内镜下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息肉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有蒂息肉。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刀导入胃内,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而达到切除目的。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内镜进入的深度和角度,儿童由于消化道结构与成人不同,更需轻柔操作;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道黏膜弹性下降等情况,操作要更加谨慎。生活方式方面,治疗前需患者调整饮食,如禁食一定时间等,以配合治疗。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制好基础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再进行操作,以降低操作风险。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怀疑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可采用ESD。该方法能将息肉完整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生活方式上,术后需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有基础病史者要继续控制基础病,防止影响术后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息肉体积巨大、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或怀疑有恶变且侵犯深度较深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儿童进行胃部分切除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对于各年龄患者都很重要,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生活方式上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逐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