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需从环境管理、喂养护理、安全护理、健康监测、预防感染等多方面着手,环境要适宜温湿度且安静;喂养尽可能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要注意方式;要防止窒息和外伤;密切监测体温、体重、呼吸;照顾者要注意卫生,环境要清洁;家长需严格遵循注意事项,关注早产儿状况,精心照顾助其健康成长
一、环境管理
1.温度与湿度:早产儿居住环境温度宜保持在24~26℃,湿度维持在55%~65%。这是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合适的温湿度可减少早产儿能量消耗,利于其体温稳定及生长发育。例如,研究表明在温度24~26℃、湿度55%~65%环境下,早产儿硬肿症发生率降低。
2.环境安静:保持居住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干扰。因为噪音可能影响早产儿的神经发育,过于嘈杂的环境会使早产儿易出现烦躁、睡眠不安等情况,不利于其身心的良好发展。
二、喂养护理
1.母乳喂养: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富含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及免疫物质。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强早产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例如,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早产儿。
2.人工喂养:若无法母乳喂养,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喂养姿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的方式,防止早产儿出现呛奶等情况。喂养器具要严格消毒,避免引起胃肠道感染。
三、安全护理
1.防止窒息:早产儿的衣物、被褥等要轻柔,避免堵塞口鼻。在喂奶后要将早产儿竖抱,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吐奶后误吸引起窒息。
2.防止外伤:早产儿的床铺要柔软平整,避免有尖锐的物品。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抓伤等外伤。
四、健康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早产儿体温,可使用婴儿专用体温监测设备。因为早产儿体温易波动,若体温过低或过高都需及时处理。一般每2~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发现体温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体重监测:定期监测早产儿体重,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体重是反映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每周至少测量一次体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喂养方案等。
3.呼吸监测:观察早产儿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情况要立即就医。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窘迫等问题。
五、预防感染
1.接触者管理:照顾早产儿的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接触早产儿前要洗手、更换干净的衣物。如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人员避免接触早产儿,防止将病原体传播给早产儿。
2.环境清洁:保持早产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消毒等方法,但要注意消毒时早产儿需暂时离开房间,避免消毒剂对早产儿造成不良影响。
六、特殊人群(早产儿)温馨提示
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功能发育未成熟,其身体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家长要严格遵循上述各项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早产儿的各方面状况,如有任何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给予早产儿精心的照顾,因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在各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以保障早产儿能够顺利健康地度过特殊的成长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