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胆囊管梗阻(结石因素约占90%,非结石因素如寄生虫等也可致梗阻)、细菌感染(原发感染是胆囊管梗阻后胆汁淤积致细菌繁殖感染,继发感染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及其他因素(化学性刺激如创伤、大手术等致胆汁成分改变刺激胆囊,神经调节因素如自主神经紊乱、情绪等影响胆囊收缩排空致胆汁淤积)。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因素:约90%的慢性胆囊炎由胆囊管梗阻引起,其中主要是胆囊结石。结石可反复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黏膜损伤、炎症反复发作。例如,结石在胆囊管内嵌顿,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使胆汁在胆囊内淤积,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刺激胆囊壁,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等因素,更易出现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管梗阻进而引发慢性胆囊炎。女性相对男性而言,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率较高,所以女性患慢性胆囊炎因胆囊管梗阻的概率相对更高一些。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胆固醇结石的形成风险,从而增加胆囊管梗阻导致慢性胆囊炎的可能性。
2.非结石因素:如蛔虫、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进入胆囊管,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进而引发慢性胆囊炎。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有生食习惯的地区或人群中相对多见。
二、细菌感染
1.原发感染:当胆囊管梗阻后,胆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繁殖,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可直接侵入胆囊壁引发感染,或者通过血行感染等途径到达胆囊引起炎症。例如,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引发炎症。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胆囊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降低,都使得细菌感染胆囊引发炎症的风险增加。
2.继发感染: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至胆囊,如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炎症可波及胆囊,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炎症可能蔓延至胆囊,导致胆囊出现慢性炎症改变。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至胆囊的情况,进而引发慢性胆囊炎。
三、其他因素
1.化学性刺激:严重创伤、大手术、胰液反流等情况可导致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中的胆酸等对胆囊黏膜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例如,进行过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胰液反流至胆囊,胰液中的消化酶等成分刺激胆囊壁,引发慢性炎症。这类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需要密切关注胆囊情况,因为手术等创伤因素容易诱发化学性刺激导致的慢性胆囊炎。
2.神经调节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空功能,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慢性胆囊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比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由于神经调节失衡,胆囊收缩排空异常,胆汁淤积,增加了慢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也可能对胆囊的功能产生影响,增加慢性胆囊炎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