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炎由放射线照射致食管黏膜损伤,有典型症状如吞咽疼痛(因食管黏膜损伤,吞咽时食物与受损黏膜摩擦引起,程度轻重不一且可放射)、吞咽困难(因黏膜损伤致食管痉挛、狭窄,初期进固体食物困难,后流质也难),还有其他症状如胸骨后不适(黏膜受损炎症刺激神经末梢致隐痛等)、反酸烧心(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影响致胃酸反流刺激黏膜)、咳嗽(反流胃酸刺激咽喉或气管引起),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如儿童易现严重吞咽困难和疼痛需关注营养,女性对疼痛敏感度或有不同,长期吸烟饮酒及有基础食管疾病病史者症状可能更严重。
一、典型症状
1.吞咽疼痛
发生机制:放射线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在吞咽过程中,食物与受损的食管黏膜摩擦,引起疼痛。
表现特点: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吞咽时稍有不适感,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难以吞咽口水。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等部位。例如,一些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后不久就会出现吞咽时胸骨后疼痛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
2.吞咽困难
发生机制:食管黏膜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食管痉挛、狭窄等,影响食物的通过。
表现特点:初期可能只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有一定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到进食流质食物也会出现困难。比如,患者开始吃馒头等较硬的食物时感觉下咽费力,之后喝稀饭等流质食物也会觉得吞咽不畅。
二、其他症状
1.胸骨后不适
发生机制:食管黏膜受损后,局部的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胸骨后不适的感觉。
表现特点:患者常感觉胸骨后有隐痛、闷痛等不适感,这种不适可能在进食后或空腹时都存在,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2.反酸、烧心
发生机制:放射性食管炎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酸、烧心症状。
表现特点:患者可感觉有酸性物质从胃内反流至口腔,同时伴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尤其在平卧、弯腰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可能会加重。
3.咳嗽
发生机制:反流的胃酸刺激咽喉部或气管,引起咳嗽反射。
表现特点: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痰液。如果反流物刺激比较严重,咳嗽可能会比较频繁,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反流的胃酸更容易刺激气管,导致咳嗽加重。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食管黏膜相对娇嫩,在接受放疗后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和疼痛,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因为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女性患者在放疗期间可能由于身体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这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的身体反应;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其食管黏膜本身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接受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可能会相对更严重,需要在放疗前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和指导,建议放疗期间戒烟戒酒,以减轻对食管黏膜的进一步损伤。有基础食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本身就有胃食管反流病等病史,在接受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可能会更易出现且更严重,需要在放疗过程中加强对食管情况的监测和相应的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