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等。发病机制涉及氨中毒学说及神经递质变化,不同人群有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肝性脑病少且对其发育影响重,成年患者多由慢性肝病进展引起需注意避免诱因等,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复杂需注重整体评估及药物谨慎使用。
一、发病机制相关要点
1.氨中毒学说: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明显减退,同时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升高。过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例如,研究发现肝性脑病患者脑内谷氨酰胺合成增加,这与氨的蓄积密切相关,谷氨酰胺的增加可导致脑细胞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2.神经递质变化:
γ-氨基丁酸/苯二氮(GABA/BZ)复合体学说:GABA是大脑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由肠道细菌产生。肝功能衰竭时,肠道细菌生长活跃,产生大量GABA,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与大脑突触后神经元的GABA受体结合,同时也可与BZ受体及巴比妥受体结合,形成GABA/BZ复合体,增强了GABA的抑制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引发肝性脑病。
其他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肝性脑病时也会发生变化。当肝功能不全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等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水平异常可干扰大脑的神经传导和功能调节。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肝性脑病相对较少见,多由先天性肝病等引起。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性脑病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在治疗上需格外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内环境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等。由于儿童的肝脏解毒等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诱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要更加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以减少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不良影响。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多与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如肝硬化等有关。成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如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病情调整)、避免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等。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氨等指标,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生肝性脑病时病情往往较为复杂。老年患者的肝脏等器官功能减退,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更差,更容易受到肝性脑病的影响。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整体状况的评估,关注老年患者的意识状态、营养状况等。要密切观察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例如,在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