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炎有全身、消化道、黄疸相关及肝区等症状表现,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症状是肝区疼痛,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应对。
一、全身症状
乏力:急性乙肝患者常感到极度乏力,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患者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玩耍;女性可能在日常家务劳动中很快就感觉力不从心。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原因与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青少年和成年患者相对常见,但儿童也可能出现,儿童发热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可能导致惊厥等不良后果。
二、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对食物的兴趣明显降低,食量减少。这是由于乙肝病毒累及肝脏,影响肝脏的消化功能,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平时喜欢的食物也不愿进食,婴儿可能出现奶量下降等情况。
恶心、呕吐:常与食欲减退同时出现,患者会有胃部不适、恶心感,严重时可出现呕吐。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紊乱,加上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等因素导致。成年人可能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影响生活质量,儿童则可能因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特别关注液体补充等情况。
腹胀:腹部有胀满感,这与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障碍以及可能存在的腹水前期表现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能明确描述腹胀的感受,儿童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不愿意被触碰腹部等。
三、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和巩膜黄染: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引起。黄疸出现时,不同肤色的患者表现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一般黄染先从面部、颈部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儿童黄疸时要注意与生理性黄疸鉴别,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如乙肝引起的)出现时间、消退时间等有不同特点。
尿色加深:尿液颜色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后从尿液排出增加。成年人可观察到尿液颜色的明显变化,儿童则可能通过家长发现尿布被染黄等情况。
四、肝区症状
肝区疼痛:患者可感觉右上腹肝区有隐痛、胀痛或钝痛等不适。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引起。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用哭闹、不愿意右侧卧位等方式表达肝区不适,成年人能较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急性乙肝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乙肝五项、肝功能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不同人群在出现症状时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病情的良好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