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惊厥症状多样,临床有细微型、多灶性阵挛性、局灶性阵挛性、强直性等表现;电生理上脑电图有特定异常电活动;胎龄越小越易惊厥且表现不典型,出生后日龄不同表现有差异;伴随呼吸、心率、肤色等方面改变,需结合相关检查准确诊断评估并采取措施。
一、临床症状表现
1.细微型惊厥:是早产儿惊厥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不明显的躯体运动,如眼睑颤动、眼球转动、流涎、吸吮动作、呼吸频率改变(增快或减慢)、屏气等,通常不易被察觉。这是因为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轻微的神经冲动异常放电就可能引发这类相对隐蔽的动作。
2.多灶性阵挛性惊厥:惊厥活动部位游走,可从一个肢体转移到另一个肢体,表现为肢体的抽动,如一个上肢抽动后,另一个下肢出现抽动等。由于早产儿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容易扩散,所以容易出现这种多部位游走的惊厥表现。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局限于一侧肢体或面部的抽动,例如一侧手部的持续抽动等。这是由于脑部局部区域的异常放电导致相应肢体或面部肌肉的异常收缩。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肌肉的持续收缩,肢体呈伸直状态,常伴有眼球偏向一侧、呼吸暂停等表现。早产儿脑部的异常放电影响了神经传导,导致肌肉出现强直性的收缩状态。
二、电生理方面的表现
1.脑电图(EEG)特征:早产儿惊厥在脑电图上有特定的表现。可能出现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异常电活动。由于早产儿脑发育未成熟,脑电图的背景活动也往往存在异常,如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等与足月儿不同,惊厥发作时的电活动更难准确识别,但通过专业的脑电图监测仍可发现异常的电活动模式,这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三、与年龄相关的特点
1.胎龄影响: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发生惊厥的可能性相对越高,且惊厥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因为胎龄小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善,脑内的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等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现异常的电活动。例如,极早早产儿(胎龄<32周)发生惊厥时,细微型惊厥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而且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也更为复杂。
2.出生后日龄影响:出生后不同日龄的早产儿惊厥表现也有差异。在出生早期,由于脑部的应激反应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随着日龄的增加,部分早产儿的惊厥可能会有不同的转归,但仍需密切监测脑电图等指标来评估脑部情况。
四、伴随表现
1.呼吸方面:惊厥发作时常常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如呼吸暂停、呼吸增快或减慢等。这是因为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受到惊厥发作的影响,导致呼吸功能紊乱。例如,在细微型惊厥发作时,可能只是短暂的呼吸频率改变,而强直性惊厥发作时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呼吸暂停现象。
2.心率方面:心率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心率增快或减慢。这是由于惊厥发作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心脏的节律。
3.肤色方面:可能出现肤色改变,如发绀等。这是因为呼吸、循环等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出现肤色的变化。
早产儿惊厥的症状较为复杂多样,由于早产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其惊厥表现与足月儿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各种表现,并结合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手段来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