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功能性肠病,症状多样,包括腹痛(部位不定、性质多样、排便后多缓解,不同年龄层及生活方式下表现有差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型大便次数多、稀糊状等,便秘型排便困难、次数少)、其他消化道症状(腹胀餐后明显、部分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伴失眠、焦虑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女性更年期等及老年患者表现有特点且影响生活质量)。
一、腹痛
特点: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之一,多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疼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较为常见。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隐痛、绞痛等。
与排便的关系:多数患者的腹痛会在排便后缓解。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后出现腹痛,随着排便的发生,腹痛逐渐减轻。不同年龄层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相对更难以准确描述,但也多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成年患者对腹痛的感知相对更明确;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敏感性下降等因素,腹痛表现可能不如中青年典型,但仍与肠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腹痛症状加重的情况,因为精神因素会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有肠易激综合征病史的患者,腹痛往往会在一些诱发因素下反复发作。
二、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型: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3-5次左右,多为稀糊状便,有时可为水样便,但无脓血。腹泻可在晨起后出现,也可因进食特定食物等诱发。例如,食用生冷食物后可能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加重。年龄较小的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频繁腹泻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成年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肠道功能,使腹泻症状有所改变;老年患者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特别关注。
便秘型: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患者可能感觉排便不尽,需要借助外力辅助排便。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大便干结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一些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还可能合并有肛门直肠疾病的风险增加,因为长期便秘会对肛门直肠造成机械性刺激等。
三、其他消化道症状
腹胀:患者常自觉腹部胀满,尤其是在餐后明显。部分患者腹胀程度与排便情况相关,排便后腹胀可有所缓解,但往往不能完全消失。不同性别腹胀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子宫增大等因素影响肠道空间,使腹胀症状更明显。
恶心、呕吐: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出现恶心,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呕吐,尤其是在病情发作较严重时。儿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其饮食和营养状况;成年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老年患者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四、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背痛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肠道和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调节关系,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引发全身症状。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会更明显;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系统功能衰退,可能更容易合并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且这些全身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