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黄疸相关的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改变;消化道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的乏力、发热;肝区的疼痛等,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上可能有不同表现及需注意的情况。
一、黄疸相关表现
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黄疸型肝炎较具特征性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导致皮肤呈现黄色,巩膜(眼白部分)也会变黄。新生儿出现黄疸型肝炎时,皮肤黄染可从面部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时手掌、足底也会发黄;婴幼儿若患黄疸型肝炎,家长可观察到孩子皮肤颜色较正常明显偏黄;成年人患黄疸型肝炎时,皮肤黄染情况也较为明显,且可能伴有皮肤瘙痒,这是因为胆汁酸在皮肤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
尿液颜色改变:患者尿液颜色会加深,可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过代谢后随尿液排出,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若发现孩子尿液颜色异常加深,需警惕黄疸型肝炎的可能;老年人患黄疸型肝炎时,尿液颜色改变也较为常见,同时老年人可能对黄疸相关症状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需密切关注其他伴随症状。
二、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患黄疸型肝炎时,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婴幼儿添加辅食后则会出现辅食摄入减少;成年人会感觉吃饭没有胃口,食量明显降低;老年人食欲减退可能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恶心,严重时会出现呕吐症状,这是由于肝炎影响了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异常等。
恶心、呕吐:在食欲减退的基础上,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进而发展为呕吐。儿童呕吐时可能表现为吐奶(婴幼儿)或呕吐食物(年龄稍大儿童);成年人呕吐可能较为频繁,尤其是在进食后;老年人呕吐时要注意避免误吸,因为老年人吞咽反射可能相对较弱,呕吐物容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
三、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儿童患黄疸型肝炎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嗜睡、不爱玩耍;成年人会感觉四肢酸软,工作和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老年人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肝炎导致的乏力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家人更多的照顾。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儿童患黄疸型肝炎时,发热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儿童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体温升高,有的则可能体温相对较高;成年人发热时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热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发热可能会加重病情。
四、肝区相关症状
肝区疼痛:患者肝区(右上腹)会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症状。儿童患黄疸型肝炎时,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用哭闹、用手触碰右上腹等方式表达不适;成年人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肝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老年人肝区疼痛时要注意是否合并有其他胆道疾病等,因为老年人胆道系统可能存在退行性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