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有疼痛(部位在右上腹等,性质有隐痛等,进食油腻易诱发急性发作)和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胀),治疗分非手术(饮食调整低脂肪低胆固醇,药物用利胆药)和手术(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或伴胆囊结石等时考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有差异)。
一、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1.疼痛表现
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部分患者疼痛起始于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上腹。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疼痛的感知和表述,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疼痛表现不典型。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疼痛发作可能与月经周期等有一定关联,但这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胆囊收缩功能可能受影响,更容易出现疼痛症状。有胆囊结石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疼痛往往与结石刺激胆囊黏膜等有关。
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急性发作时多为剧烈的绞痛,常因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炎症状态下的胆囊收缩可能引发疼痛。
2.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出现恶心,部分患者会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消化系统功能受炎症影响,进食后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患慢性胆囊炎时,恶心呕吐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补液等支持治疗;老年患者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腹胀:感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腹胀症状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障碍,引起腹胀。
二、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应遵循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原则,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这样可以减轻胆囊的负担,减少胆囊收缩时的刺激,从而缓解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饮食调整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儿童需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老年人要考虑其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在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基础上,确保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供应。女性在饮食调整时可结合自身激素等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维持身体的营养平衡。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调整时还需兼顾血糖的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相关要求。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能促进胆汁分泌,一定程度上改善胆囊的排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使用利胆药物需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伴有胆囊结石等情况时,多建议手术治疗。如患者频繁出现右上腹疼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或者B超等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等情况,通常需要考虑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预后有所差异,儿童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性和手术风险;老年患者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女性患者如果是在妊娠期发现慢性胆囊炎需要手术,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