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舔伤口存在感染狂犬病风险,与狗是否携带病毒、伤口深浅清洁程度有关,被舔后要立即用肥皂水等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相应事项,按流程处理预防。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传播。当狗舔舐伤口时,如果狗是狂犬病病毒的携带者,其唾液中含有的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从而存在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被狗舔伤口的情况都会感染狂犬病,这与狗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以及伤口的具体情况等因素有关。
狗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判断
家养健康宠物狗:如果是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且生活环境相对安全、没有接触过疑似患病动物的家养宠物狗,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概率非常低。但即使是这样的狗,舔舐伤口后也建议对伤口进行清洁等处理,因为不能完全排除有极少量病毒污染伤口的可能。
流浪狗或来历不明的狗:流浪狗或来历不明的狗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一旦被它们舔舐伤口,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伤口情况对感染风险的影响
伤口的深浅:较深的伤口比浅表伤口更有利于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因为较深的伤口可能使病毒更容易到达人体的组织深层,接近神经等部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伤口的清洁程度:如果伤口本身比较脏,可能会干扰对感染风险的判断,同时脏污环境也可能促进病毒的存活和侵入。而清洁的伤口相对来说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可能会低一些,但即使伤口清洁,被可疑携带病毒的狗舔舐后仍需重视后续处理。
被狗舔伤口后的正确处理措施
伤口的紧急清洁
被狗舔伤口后,首先要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肥皂水可以有效清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可能存在的少量病毒,流动清水的冲洗能进一步减少病毒残留。
及时就医评估
清洗伤口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狗的情况(是否为健康宠物狗、是否有接触狂犬病病毒风险等)以及伤口的具体状况来评估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并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等后续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如果狗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不明确或者属于高风险情况,即使伤口看似不严重,也需要积极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被狗舔伤口时更需谨慎。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格外留意儿童与狗的接触情况。一旦发生儿童被狗舔伤口的情况,要严格按照上述处理流程进行伤口清洁和及时就医,因为儿童感染狂犬病后发展可能更为迅速,所以必须重视预防措施的落实。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也有所减弱。当被狗舔伤口后,更要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和就医评估,因为老年人感染狂犬病后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置。
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被狗舔伤口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这类人群在被狗舔伤口后,除了要按照常规流程处理伤口和就医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对狂犬病病毒的反应以及后续治疗的效果等,所以要严格遵循医生根据其具体基础疾病情况制定的预防处置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