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有相应观察及检查要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可有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是首选,可显示胆囊结石、壁增厚等,CT在B超不明确时选用,MRCP对胆道显示清晰;其他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有一定价值,腹腔镜检查为有创且非首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有无隆起、胃肠型及蠕动波等。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局限性隆起。
2.触诊:重点检查右上腹,Murphy征(墨菲征)阳性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即Murphy征阳性),高度提示胆囊炎症。
3.叩诊:右上腹叩诊,了解有无肝区叩痛等情况,协助判断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
4.听诊:听诊肠鸣音,了解胃肠道蠕动情况,结石性胆囊炎一般对肠鸣音影响不大,但可作为全面腹部检查的一部分。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炎症发生时,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白细胞会增多以对抗炎症,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感染及炎症的严重程度。
2.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轻度升高。因为胆囊炎症可能影响胆汁的排泄,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相关肝功能指标异常,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有限。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检查原理及优势:是结石性胆囊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对胆囊进行成像,可清晰显示胆囊大小、壁厚薄、有无结石及胆囊周围情况等。
具体表现:能发现胆囊内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囊壁增厚,多呈双边影;还可观察胆囊有无肿大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B超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无创,可多次重复检查。
2.CT检查
适用情况:在B超检查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时可选用。对于肥胖、胃肠气体干扰导致B超检查不满意的患者,CT能更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
表现:可见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表现,还可发现胆囊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检查特点:对胆道系统显示清晰,可了解胆囊、胆管的形态及有无结石等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结石性胆囊炎,能提供更准确的胆道图像信息。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行增强CT等检查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进行,通过合适的检查参数设置可获取准确图像。
四、其他检查
1.放射性核素检查:如99mTc-依替菲宁肝胆显像,对于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有一定价值。通过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胆道系统的摄取、排泄情况来判断胆囊功能及有无梗阻等。但临床上相对应用不如B超广泛。
2.腹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主要用于诊断不明确的胆囊炎等情况,可直接观察胆囊的外观、颜色、有无炎症等情况,但对于一些病情较危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不适用,不同年龄患者需评估其耐受手术的能力等情况后决定是否行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