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胃痛需进行多项检查来明确病因,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因该菌感染致病;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或出血;腹部超声可排查上腹部脏器病变;消化道钡餐可替代胃镜检查但细节观察不如胃镜,不同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胃镜检查
1.原理及作用:胃镜检查是将一根前端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直接观察这些部位的黏膜情况,能清晰发现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病变。对于持续胃痛的患者,胃镜可直观看到胃部内部有无器质性病变,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
2.适用情况:适用于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伴有报警症状(如消瘦、呕血、黑便等)的持续胃痛患者。
3.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持续胃痛进行胃镜检查需谨慎评估,若病情需要,要在充分准备下进行,如儿童需禁食一定时间,以减少检查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确保能耐受检查。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检测方法及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因素,持续胃痛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明确病因。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尿素的试剂,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则是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
2.适用人群:所有持续胃痛怀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患者,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患者,若病情需要都可进行检测。
三、血常规检查
1.指标及意义: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有重要意义。白细胞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存在,如胃部的细菌性炎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贫血情况。对于持续胃痛患者,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或出血等情况。
2.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儿童血常规检查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如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儿童正常范围来判断。女性患者若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血常规结果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
四、腹部超声检查
1.检查范围及作用: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上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对于排查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可能引起上腹痛的疾病有帮助。持续胃痛患者若怀疑有这些脏器的病变,可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2.特殊人群情况: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若不配合需适当镇静,要注意儿童检查时的体位等配合情况;老年患者若有腹部胀气等情况可能影响超声检查效果,必要时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肠道气体情况以保证检查质量。
五、消化道钡餐检查
1.检查方式及作用:患者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轮廓、蠕动情况等。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消化道钡餐检查可作为一种替代检查方法,能发现溃疡、肿瘤、狭窄等病变,但相对胃镜检查,其对病变的细节观察不如胃镜直观。
2.适用情况:如对胃镜检查恐惧的患者、儿童等不能很好配合胃镜检查的情况,可考虑消化道钡餐检查,但对于怀疑有严重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穿孔等情况的患者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