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多样,包括喂养因素如喂养不当、消化道器质性梗阻如先天性食管闭锁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等、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等。喂养不当易致新生儿因胃结构及功能特点而呕吐;消化道器质性梗阻因相关结构发育异常或畸形使食物通过受阻引发呕吐;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或细菌感染影响消化或全身状态致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颅内压升高等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代谢性疾病因体内代谢酶缺乏或钙等代谢异常出现呕吐表现。
一、喂养因素
喂养不当: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若喂养时吞咽过多空气,喂奶过快、过多,喂奶后频繁翻动新生儿等都易引起呕吐。例如,新生儿一次喂奶量过多,超过其胃容量,就可能导致呕吐。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家长若不能掌握合适的喂奶量和喂奶速度,就容易出现喂养不当导致的呕吐。
二、消化道器质性梗阻
先天性食管闭锁:多在出生后即出现唾液增多,不断从口腔流出,频繁呕吐,呕吐物可呈泡沫状,类似唾液。这是由于食管发育异常,上下段不连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食管进入胃内,从而引起呕吐。该病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常见于出生后2-4周的新生儿,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和奶凝块,多数患儿在呕吐后有强烈的觅食欲望。其发病机制与幽门肌层肥厚,导致幽门管狭窄有关,使得食物通过困难,进而引起呕吐。
肠闭锁和肠狭窄:肠闭锁多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严重者可呕吐粪便样物。肠狭窄的呕吐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出现喂养困难、呕吐等表现。这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发生闭锁或狭窄,导致肠腔不通畅,内容物通过受阻而引起呕吐。
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患儿除了呕吐外,还可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引起呕吐。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败血症。除了发热、拒食等全身症状外,也可出现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败血症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引起呕吐。
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出血:多由于产伤等原因引起,如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患儿可出现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同时可伴有意识障碍、前囟隆起等表现。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喷射性呕吐。
脑膜炎:新生儿患脑膜炎时,也可出现呕吐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嗜睡、抽搐等表现。病原体感染脑膜,引起脑膜炎症反应,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呕吐。
五、代谢性疾病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患儿在摄入含半乳糖的食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黄疸、肝肿大等表现。这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代谢半乳糖的酶,导致半乳糖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引起消化道等多系统症状。
低钙血症:多见于早产儿、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的新生儿。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抽搐,同时伴有呕吐。低钙血症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胃肠道平滑肌也会受到影响,引起痉挛和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