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急性炎症,由进食不洁等诱发,有多种病原菌或病毒感染原因,不同人群易患,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可致发热脱水等,处理包括饮食调整、补充水电解质,针对不同症状有相应应对,感染相关需遵医嘱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特别注意事项。
一、急性胃肠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进食不洁、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原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也是常见原因,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也可引发该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患病,比如儿童因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更容易因感染致病;有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频繁进食街边不洁小吃等)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二、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可为稀水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脱水(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电解质紊乱(如乏力、心律失常等)等情况,不同个体症状轻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体液调节能力较弱,发生脱水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三、急性胃肠炎的一般处理措施
1.饮食调整
发病初期应暂禁食数小时(一般4-6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之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防加重胃肠负担,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需适配,儿童应选择更易吸收且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物。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频繁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若脱水症状严重(如精神萎靡、尿量极少等),则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儿童补液需严格遵循补液原则,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四、针对不同症状的应对要点
1.止吐处理
若有呕吐症状,可适当让患者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一般轻度呕吐可不特殊用止吐药物,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严重呕吐影响进食和补液时,需就医评估后考虑是否使用止吐措施。
2.止痛措施
腹痛明显时,可尝试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屈膝卧位,局部轻柔按摩腹部可能会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若腹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严重情况,儿童腹痛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表现,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
五、感染相关的应对情况
如果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在有明确指征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抗生素需谨慎,儿童更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六、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急性胃肠炎时要密切关注精神状态、体温、腹泻及呕吐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由于儿童用药有诸多禁忌和剂量要求,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2.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胃肠炎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且需更关注是否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
3.孕妇
孕妇患急性胃肠炎需谨慎处理,因为用药不当可能会影响胎儿,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