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由长期挤压或摩擦致角质层增生,跖疣由HPV感染引起,鸡眼表现为边界清楚角质栓等,跖疣初起小丘疹渐大等,诊断依表现等,治疗鸡眼可用鸡眼膏等,跖疣可用冷冻等,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1.鸡眼: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引起的,例如穿不合适的鞋子,脚部皮肤反复受到压迫和摩擦,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鸡眼,好发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等部位,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
2.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染,外伤和皮肤破损是HPV感染的重要因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足底受力部位。
二、临床表现方面
1.鸡眼:
一般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肤表面平或稍隆起,像一个小硬块,按压时会有疼痛,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时。
根据形态可分为硬鸡眼和软鸡眼,硬鸡眼多发生在足跖及小趾外侧,表面光滑,呈浅黄色,质地较硬;软鸡眼常发生于相邻两趾之间,由于局部潮湿,表面浸渍发白。
2.跖疣:
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周围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
数目不定,有时可融合成较大的斑块,多发生在足底受力部位,如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常伴有压痛。
三、诊断方面
1.鸡眼: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受压部位的角质栓、疼痛等,一般不难诊断。
2.跖疣: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等,皮肤镜下可观察到跖疣特有的小黑点等特征,同时需与鸡眼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方面
1.鸡眼:
可以使用鸡眼膏外贴,通过药物的腐蚀作用使鸡眼软化脱落,但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也可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的能量将鸡眼组织去除;冷冻治疗是通过低温使鸡眼组织坏死脱落,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对于合适的患者效果较好。
2.跖疣:
可以采用液氮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疣体坏死脱落,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也可使用水杨酸、维A酸等药物外用,通过药物的角质剥脱作用来治疗跖疣,但药物治疗起效相对较慢。
对于难治性跖疣,还可考虑手术切除等方法,但手术切除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鸡眼或跖疣时,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更加谨慎。如采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精准性,避免对周围正常皮肤造成过多损伤。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鞋子选择,避免穿着过小过紧的鞋子,减少脚部的摩擦和挤压,预防鸡眼和跖疣的发生。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发生跖疣,在治疗时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鸡眼的治疗,也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方法,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脚部损伤加重。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鸡眼或跖疣时,在治疗上要权衡利弊。例如物理治疗可能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如合适的鸡眼膏外用等,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同时要注意鞋子的选择,减轻脚部的压力和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