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病理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观察黄疸、肝脾大小;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或MRI;肝活检是金标准,特殊人群检查有其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慢性肝炎的病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慢性肝炎可能与母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成年人慢性肝炎可能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等相关。
性别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饮酒史,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为慢性;是否有输血史、手术史等,了解是否有经血液传播肝炎病毒的可能;是否有接触过可能污染肝炎病毒的环境等。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肝炎相关病史,是否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程度可提示肝脏损伤的轻重;检查肝脏、脾脏大小,肝脏肿大可能提示炎症活动等,脾脏肿大可能与肝硬化等进展有关。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两项指标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其升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慢性肝炎活动期通常明显升高。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常见于肝炎活动期。
白蛋白、球蛋白:慢性肝炎患者长期肝脏功能受损可影响白蛋白合成,导致白蛋白降低,同时球蛋白可能升高,白球比可出现倒置。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病毒复制情况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可明确病毒是否在体内复制及复制水平。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弥漫性病变、有无肝硬化早期表现(如肝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等)、有无脾脏肿大等。
2.CT或MRI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细节观察可能比超声更清晰,可更准确地判断肝脏有无占位性病变、肝脏形态改变等情况,对慢性肝炎的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五、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是确诊慢性肝炎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需权衡利弊,对于一些情况不适合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可结合上述多种检查综合判断,但肝活检的病理结果仍是最具确诊价值的依据。例如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病情评估困难的慢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病理检查能提供最直接的肝脏病变信息。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进行相关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情况,操作需更加轻柔谨慎;老年人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等,如老年人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进行超声等检查时要关注其耐受情况等。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人群,要注意询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史及家族史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