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和其他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吞咽困难(食管黏膜受感染致管腔狭窄影响食物通过,免疫低下者症状更明显)和胸骨后疼痛(食管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不同人群疼痛程度有差异);其他症状有反酸、烧心(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影响致胃酸反流)、呕吐(病情严重时食管黏膜受损致呕吐带血,儿童患者需关注营养及防脱水电解质紊乱)、体重减轻(进食量减少致体重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口腔异味(霉菌在口腔滋生产生异味,免疫力低人群易出现)。
吞咽困难:是霉菌性食管炎较为常见的典型症状,患者在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会感到吞咽不畅,这是因为食管黏膜受到霉菌感染后,局部出现炎症、水肿,导致食管管腔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通过。例如,一些患者可能最初只是觉得吃馒头等较干的食物时有阻碍感,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连喝水都会觉得吞咽困难。这种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对于本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情况(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等)的人群,由于其自身抵抗力差,霉菌感染更容易导致严重的食管黏膜损伤,吞咽困难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进展更快。
胸骨后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隐痛或刺痛等。这是由于食管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不同人群感受疼痛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体健者可能对疼痛的耐受相对较好,但如果本身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可能会干扰对胸骨后疼痛病因的判断。例如,一位患有霉菌性食管炎的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冠心病,那么其胸骨后疼痛可能需要与心绞痛等进行鉴别,此时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其他症状
反酸、烧心:这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霉菌感染导致食管黏膜受损,使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加重的情况。比如,一位长期饮酒的霉菌性食管炎患者,饮酒后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加重反酸、烧心的程度。
呕吐:病情较严重时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带有少量血液,这是因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导致呕吐时损伤局部黏膜引起出血。对于儿童患者,霉菌性食管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呕吐症状可能会对其营养状况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儿童患者出现呕吐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积极查找引起霉菌性食管炎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体重减轻: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进食量减少,长期如此会引起体重减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重减轻可能会影响身高、智力等发育;成年人则可能出现体力下降、精神萎靡等情况。例如,一位患有霉菌性食管炎的成年患者,因为吞咽困难导致进食量比平时减少一半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伴有易疲劳等表现。
口腔异味:霉菌在口腔内滋生可能会导致口腔出现异味,这是因为霉菌代谢产物等会产生特殊气味。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口腔异味的情况,因为这类人群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霉菌等病原体的侵袭。比如,一位合并糖尿病的霉菌性食管炎患者,除了有霉菌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外,口腔异味较为明显,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治疗霉菌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