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性传播主要有直接性接触传染(最主要方式,多种性病可通过此传播,高危性行为人群感染风险高)和间接接触传染(少数性病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相对少见);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孕妇性病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致宫内感染,影响胎儿健康)和产道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感染产道内病原体);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传播(输入污染血液可致感染,现因检测进步大幅减少但仍有发生可能)和共用注射器传播(静脉drug使用者共用污染注射器是重要传播途径)。
一、性传播途径
1.直接性接触传染:这是性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多种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均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在性交过程中,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比较薄,摩擦时易造成细微破损,病原体可由此侵入人体导致感染。例如,梅毒螺旋体可存在于硬下疳的渗出液中,与梅毒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时,很容易被感染。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如多个性伴侣者,感染性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在性接触中感染风险虽有差异,但都不可忽视,且随着性伴侣数目的增多,感染几率呈上升趋势。
2.间接接触传染:少数性病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如内裤、浴巾、浴盆、坐便器等。例如,淋病奈瑟菌污染的衣物等,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一般需要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污染物且时间较长、皮肤有破损等情况才容易发生。对于儿童来说,应避免接触成人的不洁生活用品,家长要注意将衣物等分开清洗,尤其是婴幼儿的尿布等要单独处理,防止间接接触感染性病。
二、母婴传播
1.宫内感染:孕妇患有性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宫内感染。比如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胎儿梅毒。这与孕妇的病史密切相关,如果孕妇在孕期感染性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就很容易导致宫内胎儿感染。不同性病的宫内感染几率有所不同,梅毒的宫内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胎儿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后患有先天性性病等情况,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产道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可感染产道内的病原体。例如,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眼炎,就是由于胎儿通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时被感染;艾滋病病毒也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产道感染的发生与母亲是否患有性病以及分娩时的具体情况有关,如产程长短、产道损伤等因素可能影响感染几率。对于孕期发现患有性病的孕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产道感染的风险,如在必要时进行剖宫产等。
三、血液传播
1.输血传播:输入被性病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导致感染。例如,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可存在于血液中,输入污染的血液后,受血者会被感染。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因输血导致性病传播的情况已经大幅减少,但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落后、检测不规范的地区仍有发生可能。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一定要确保血液来源正规,经过严格的性病筛查。
2.共用注射器传播:静脉drug使用者共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是血液传播性病的重要途径。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均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因为注射器被病原体污染后,再次使用时病原体就会进入人体。对于有静脉drug史的人群,应坚决杜绝共用注射器的行为,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drug问题的管控和戒毒治疗,减少因共用注射器导致的性病传播风险。特殊人群如静脉drug使用者,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不规范的注射行为感染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