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腹痛因肠胃病不同有不同特点,且受年龄影响;腹泻分急性和慢性,有不同表现,受性别和生活方式影响;便秘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分,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恶心呕吐由胃部、肝胆疾病等引发,儿童有其特点。
不同肠胃病的腹痛特点:
胃炎: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能与进食有关,进食后可加重或缓解。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因胃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退,进食后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刺激胃黏膜导致腹痛。
胃溃疡:腹痛具有规律性,表现为餐后痛,进食后0.5-1小时出现腹痛,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再重复出现。这是因为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
肠炎:如结肠炎,腹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可为隐痛、绞痛等。若为细菌性肠炎,可能因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起痉挛性疼痛。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肠胃病引起的腹痛可能与饮食不规律、肠道寄生虫等有关,例如小儿蛔虫症,可出现脐周阵发性腹痛,疼痛时患儿哭闹不安,但疼痛缓解后可正常玩耍。老年人肠胃病腹痛可能不典型,因为老年人痛觉敏感度降低,可能仅表现为腹部不适、胀满等,容易被忽视。
腹泻
分类及表现:
急性腹泻:常见于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患者腹泻频繁,每日可达十余次,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细菌感染肠道后,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
慢性腹泻: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呈间歇性,大便可为稀便或糊状便,可伴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其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异常等有关,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慢性腹泻。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女性在经期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发生率略有不同。另外,女性若患有妇科疾病累及肠道时,也可能出现腹泻症状,需注意鉴别。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吸烟的人,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容易出现腹泻。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胃黏膜和肠黏膜,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发生。
便秘
成因及表现:
功能性便秘: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缺乏运动等。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例如,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由于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发生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可由肠道肿瘤引起,患者除了便秘外,还可能伴有便血、消瘦等症状。肠道肿瘤会阻塞肠道,导致粪便通过受阻,从而引起便秘。
特殊人群情况:孕妇是便秘的高发人群,由于孕期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孕妇应注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活动,以预防便秘。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也是便秘的常见人群,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用蜂蜜水等方式缓解便秘。
恶心呕吐
引发原因:
胃部疾病:如幽门梗阻,患者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有酸臭味,这是因为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在胃内潴留,发酵后引起呕吐。
肝胆疾病:胆囊炎发作时,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刺激,反射性引起胃肠道反应。
儿童特点:儿童肠胃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特别关注,例如小儿急性肠胃炎,除了恶心呕吐外,常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由于儿童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呕吐腹泻容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