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微生物感染、化学毒物或药品等引起,有消化道和全身症状,需饮食调整、补充水分,细菌感染等可药物治疗,有剧烈腹痛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特殊注意事项。
一、胃肠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寄生虫感染,以及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摄入刺激性物质等。不同年龄人群患病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接触不洁玩具等感染病毒,成人则可能因饮食不规律、食用变质食物等发病。
二、胃肠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
腹痛:可表现为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述而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成人则能较明确感知腹痛部位和程度。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儿童腹泻严重时易出现脱水等情况,需密切关注。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继而呕吐,儿童呕吐可能导致误吸等风险,需特别注意护理。
2.全身症状
发热:感染较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较为明显且变化较快。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虚弱、没力气,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三、胃肠炎的一般处理措施
1.饮食调整
急性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一般4-6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压力。
2.补充水分
由于腹泻、呕吐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儿童要少量多次服用补液盐,防止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呕吐。如果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四、医疗干预情况
1.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能会用到抗生素类药物,但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药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止泻药物;呕吐明显的患者可能会用到止吐药物等。但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指导,尤其要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就医指征
若出现剧烈腹痛不止、频繁大量呕吐、严重脱水表现(如精神萎靡、尿量极少、皮肤干燥无弹性等)、高热持续不退(如儿童体温持续39℃以上)、大便带血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不同人群胃肠炎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胃肠功能较弱,患病后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和用药。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预防尿布疹。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患胃肠炎时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水电解质情况,饮食调整要更加谨慎,可适当增加富含电解质食物的摄入,如香蕉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
3.孕妇
孕妇患胃肠炎要特别谨慎,因为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饮食调整同样重要,要保证营养均衡又不加重胃肠负担。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权衡利弊进行合适的处理,如轻度胃肠炎可通过饮食和补充水分等非药物方式缓解时,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