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有消化道和全身等症状表现,消化道症状包括不同人群表现各异的腹痛、次数和性状不等的腹泻、有多种情况的恶心呕吐;全身症状有部分患者的发热(儿童易发热且波动大、老年人不典型、慢性病患者可加重病情)和普遍存在的乏力(不同人群乏力表现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
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肠胃炎时腹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这是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位置,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成人则多能明确描述腹痛部位,一般以上腹部、脐周较为常见,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的人群可能因身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腹痛症状相对明显。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发生急性肠胃炎时腹痛可能更频繁或程度更重。
2.腹泻
急性肠胃炎患者腹泻次数不等,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等。儿童腹泻时,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可能腹泻次数更多,且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不同性别,在急性肠胃炎腹泻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可能腹泻症状恢复相对较慢。生活方式上,经常进食生冷食物的人群,胃肠道更易受刺激引发急性肠胃炎导致腹泻。有肠道易激综合征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腹泻症状可能更严重。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继而可能发生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黄绿色胆汁,甚至为血性物。儿童呕吐时需特别注意防止误吸,因为儿童气道较窄,误吸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成人呕吐后可能会感觉暂时的舒适,但频繁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胃肠道受到的刺激较大,发生急性肠胃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明显。有胃部手术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恶心、呕吐可能更频繁,因为手术改变了胃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5℃-39℃左右,儿童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发热,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导致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急性肠胃炎时发热可能更为常见且体温上升较快。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发生急性肠胃炎时发热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时可能仅有低热或不发热,但身体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老年人对炎症的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为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对炎症的应对能力。
2.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无力,精神状态较差。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乏力都是急性肠胃炎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这是由于身体处于炎症状态,消耗能量增加,同时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
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其身体能量储备相对有限,炎症导致的能量消耗更容易使其出现明显乏力。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肠胃炎时,乏力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等情况,因为妊娠期女性身体负担较重,需要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给胎儿,所以乏力时更需关注营养补充和休息。有贫血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乏力症状会更加明显,因为本身就存在贫血导致的氧气运输不足,炎症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缺氧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