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不是性病。它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可因自身因素如免疫下降、阴道环境改变等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内源性感染,虽可性交传播但非主要。症状有外阴阴道瘙痒、分泌物增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还有灼热痛、性交痛、排尿痛。诊断依靠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治疗要消除诱因并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孕妇以局部用药防影响胎儿;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并积极治疗炎症;老年女性可在抗真菌基础上适当补充雌激素,但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霉菌阴道炎不是性病
霉菌阴道炎,学术名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并非性病。性病是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而霉菌阴道炎的传播途径与性病有差异。
1.自身因素导致发病: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健康女性阴道中可存在。当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或阴道内环境改变适宜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就会引发炎症。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会增加发病风险,这些与性传播无关。大量研究表明,约70%健康女性阴道中有假丝酵母菌寄居,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约40%-50%女性在一生中至少发作1次VVC,部分女性会反复发生。
2.传播途径:虽然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但这并非主要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才是主要方式,即自身阴道内菌群失衡发病。此外,还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播。而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是霉菌阴道炎与性病的重要区别。
二、霉菌阴道炎症状
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严重时坐立不安,夜晚更加明显。阴道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排尿痛是因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所致。
三、诊断方法
1.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如瘙痒、分泌物异常等,同时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红肿、分泌物性状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采用湿片法、革兰染色法等在显微镜下寻找假菌丝或芽生孢子,阳性率约50%。对于多次显微镜检查阴性但仍高度怀疑的患者,可采用培养法,其阳性率更高。
四、治疗方式
1.消除诱因: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勤换内裤,用过的毛巾等生活用品用开水烫洗。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为复发性等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可选择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全身用药常用氟康唑。对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延长治疗时间,进行巩固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糖原增加、酸度增高,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发病率升高。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避免全身用药,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因孕期用药安全性需谨慎评估,不当用药可能致胎儿畸形等风险。
2.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关键。应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同时积极治疗霉菌阴道炎,因炎症长期不愈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糖尿病病情。
3.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此病。治疗时可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适当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但需排除雌激素应用禁忌证,且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雌激素使用不当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