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致子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发炎。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等,体征可见宫颈充血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实验室病原体检测。治疗分针对病原体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青春期、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过度阴道冲洗、积极治阴道炎症、定期妇科检查。
一、定义
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子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导致。
二、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1.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
2.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子宫颈炎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
(二)其他诱因
1.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性生活过于频繁、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等,可使宫颈受损,从而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等也可造成宫颈黏膜损伤,引发炎症。
2.阴道菌群紊乱:阴道内原本存在的菌群平衡被打破,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导致有害菌增多,引发宫颈炎症。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2.异常阴道出血:如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等,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体征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四、诊断
(一)妇科检查
观察宫颈的外观、分泌物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测:
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核酸,有助于明确是否由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引起。
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若见到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有助于淋病奈瑟菌的初步诊断;查找线索细胞等可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五、治疗
(一)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1.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等,如头孢曲松钠等。
2.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
(二)对症治疗
若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阴道局部清洁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患子宫颈炎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炎症加重影响妊娠过程。
(二)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患子宫颈炎时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等,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减少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三)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患子宫颈炎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局部抵抗力,同时规范治疗炎症。
七、预防
(一)注意性生活卫生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后注意双方外阴清洁,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二)避免过度阴道冲洗
过度阴道冲洗可能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阴道菌群紊乱,从而增加子宫颈炎的发病风险,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
(三)积极治疗阴道炎症
阴道炎症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引起子宫颈炎,因此要积极治疗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四)定期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