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表现,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不同部位和性质的腹痛、多样的腹泻、不同情况的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有消瘦、乏力、发热等,不同年龄段、特殊时期人群及有既往病史、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肠胃病表现各有差异。
腹痛:不同肠胃病引起的腹痛部位和性质有所不同。例如,胃溃疡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胀痛等,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如进食后0.5-1小时开始疼痛,至下次进餐前缓解;而肠炎引起的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下腹部隐痛或绞痛,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炎症刺激有关。
腹泻:急性肠胃炎患者常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多为稀糊状便,可伴有黏液,排便后腹痛症状多有缓解;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可增多,病情严重时每日可达十余次。
便秘:功能性便秘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有关,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次数减少;肠道肿瘤引起的便秘可能是逐渐进展的,同时可能伴有便血、消瘦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肠胃病相关便秘,除了便秘外,还会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其他表现,如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等。
恶心呕吐:胃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急性胃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带有胆汁;幽门梗阻患者的呕吐症状较为典型,呕吐物量大,有酸臭味,且为隔夜食物,这是因为幽门梗阻导致胃内食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在胃内潴留过久所致。
食欲不振:多种肠胃病都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活动期等,患者可能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可能与肠胃道消化功能紊乱、炎症刺激导致的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全身表现
消瘦:如果肠胃病病程较长,如恶性肿瘤引起的肠胃病(如胃癌、结肠癌等),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同时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此外,一些慢性消耗性肠胃病,如克罗恩病,也会因肠道慢性炎症导致机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引起消瘦。
乏力:肠胃病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营养物质吸收减少,可能会出现乏力症状。例如,缺铁性贫血可能伴随肠胃病发生,如胃肠道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有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慢性肠炎患者长期腹泻,营养丢失,也会出现乏力感。
发热:某些肠胃病会引起发热,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除了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或更高;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也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同时伴有肠道炎症的其他表现。
不同年龄段人群肠胃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肠胃病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肠胃炎可能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老年人肠胃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可能腹痛症状不明显,而以黑便、贫血等为主要表现,这是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且肠胃道功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肠胃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如部分女性在经期前后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症状;而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更容易出现肠胃病,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如长期酗酒者容易患酒精性胃炎,出现胃痛、恶心等症状。有既往肠胃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胃溃疡的人,在病情复发时可能会出现与既往相似的腹痛等表现,但也可能有不同,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