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有多种症状表现,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痛经为进行性加重,部位多在下腹正中可放射至其他部位;还有子宫增大、不孕、性交疼痛,累及直肠或膀胱时出现相应肠道或泌尿系统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需定期检查。
一、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情况,研究表明,约2/3的患者会有月经量增多的表现。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增厚,子宫腔面积增大,影响了子宫的收缩止血功能,导致经期出血量增加。对于育龄期女性,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接近围绝经期的女性,也可能加重月经紊乱的程度。
2.月经经期延长:正常月经经期一般为3-7天,而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期可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长达10余天。这是由于子宫肌层的病变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节律,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时间延长,从而导致经期延长。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年轻女性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进一步加剧月经紊乱带来的身体不适。
二、痛经
1.痛经特点:子宫腺肌症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月经来潮时疼痛加剧,月经结束后疼痛逐渐缓解。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与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周期性出血有关,病灶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疼痛逐渐加重。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痛经可能会愈发严重。
2.疼痛部位:疼痛主要位于下腹部正中,也可向腰骶部、会阴、肛门等部位放射。不同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略有差异,但多以下腹正中为主。这种疼痛放射现象是由于子宫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其他部位的牵涉痛。对于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痛经可能会影响其生育计划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三、其他症状
1.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随着病情进展,子宫体积可能会逐渐增大,一般呈球形增大。子宫增大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弥漫性生长,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子宫体积增大。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增加不孕或流产的风险。
2.不孕: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的情况。其原因可能与子宫肌层的病变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如子宫腔变形、子宫收缩异常等,不利于精子的通行、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在有生育计划的女性中,不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来评估生育情况并尝试解决不孕问题。
3.性交疼痛: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性交疼痛,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性交时疼痛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性交时子宫受到刺激,病变的子宫肌层组织受到挤压或牵拉,从而引起疼痛。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性交疼痛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和性生活质量,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就医检查和处理。
4.肠道或泌尿系统症状:当子宫腺肌症病灶累及直肠或膀胱时,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肠道或泌尿系统症状。累及直肠时,可能出现经期排便疼痛、便秘等症状;累及膀胱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甚至血尿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会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不适,需要结合相关检查明确病灶累及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在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子宫腺肌症的症状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月经异常和不孕对生育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更在意月经紊乱和身体不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有子宫腺肌症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