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发病机制是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与胃酸-胃蛋白酶侵袭作用失衡,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少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影响黏膜血流、抑制上皮细胞更新)和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来对胃溃疡产生不良影响,儿童、老年人、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儿童防御机制不完善风险高,老年人防御功能减退风险增加且并发症严重,有病史者复发或加重风险大需谨慎处理。
一、胃溃疡的病理生理基础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与胃酸-胃蛋白酶侵袭作用增强的失衡。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血流、上皮细胞更新等防御机制来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二、糖皮质激素对胃溃疡的不良影响机制
(一)抑制胃黏膜防御机制
1.减少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阻止胃酸侵蚀胃黏膜的重要防线,其分泌减少会使胃黏膜抵御胃酸的能力下降。例如,有研究表明,给予实验动物糖皮质激素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厚度明显变薄,碳酸氢盐分泌量减少,从而增加了胃黏膜被胃酸侵蚀的风险。
2.影响黏膜血流:糖皮质激素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流灌注。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依赖于充足的血流供应,血流减少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减慢,修复能力下降,无法及时修复受损的黏膜,进而容易形成溃疡。多项动物实验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胃黏膜局部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黏膜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
3.抑制上皮细胞更新:胃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更新以维持黏膜的完整性,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使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每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而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更新周期延长,使得受损的黏膜难以得到及时的修复,增加了胃溃疡发生或加重的可能性。
(二)增强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可能影响胃蛋白酶原的激活,使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胃蛋白酶则会进一步消化胃黏膜组织,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促进胃溃疡的形成或导致原有胃溃疡加重。例如,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胃酸分泌量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胃蛋白酶活性也有所增强。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黏膜防御机制相对不完善,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容易受到其对胃黏膜防御机制的抑制作用影响。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发生胃溃疡的风险较高,且由于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生胃溃疡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在必须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胃黏膜情况,可同时采取一些保护胃黏膜的措施,如适当补充黏膜保护剂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胃黏膜防御功能有所减退,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黏液分泌减少、血流灌注下降、上皮细胞更新减慢等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老年人发生胃溃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老年人一旦发生胃溃疡,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预后相对较差。所以,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更加谨慎,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胃镜等,评估胃黏膜状况,必要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
(三)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
本身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胃黏膜已经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极大地增加胃溃疡复发或加重的风险。这类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医生应充分评估利弊,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若必须使用,需采取强有力的胃黏膜保护措施,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胃部症状和体征,一旦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