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多由急性胆囊炎迁延或其他因素引起,女性多于男性,高危人群有相关特征,表现为右上腹症状及体征,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胆囊炎的定义与病因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胆囊炎病史。其病因主要与胆囊结石有关,结石可引起胆囊黏膜损伤、梗阻,导致胆汁排出不畅,继发细菌感染等;此外,细菌感染、胆囊排空障碍、胰液反流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生发展。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一般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有胆囊结石病史者、肥胖、高脂饮食、有胆道疾病家族史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二、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有右上腹隐痛、胀痛或不适感,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不良、嗳气、恶心等症状。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易被忽视。
2.体征:腹部查体时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墨菲征可呈阳性,但不如急性胆囊炎典型。
三、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结石等情况,能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结构及结石情况,准确率较高。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合并其他胆道疾病时可进一步选用,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壁、胆囊周围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当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当胆囊炎症影响到肝功能时可能出现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升高等。
四、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少胆囊的收缩,缓解症状。例如,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肥肉等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药物治疗:对于有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减轻炎症。对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胆囊结石较大、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萎缩等情况时,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手术禁忌证: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畸形、感染等有关。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影响。对于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要密切监测病情,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注意饮食调整要适合老年人的消化功能。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胆囊炎的处理较为复杂。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胆囊炎可能更容易发作。在治疗时,要权衡手术和药物治疗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症状较轻时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如饮食调整等;若症状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需在充分评估后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要谨慎,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